乐动·LDSports涉及6项违规,罚没103.65万元,化妆品行业再次敲响警钟

更新时间:2025-04-02 类型:公司新闻 来源:乐动·LDSports新闻中心

乐动·LDSports2025年伊始,监管部门即开出了行业首张百万级罚单。

近日,据信用中国(广东广州)官网披露,广东全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因存在未取得项目许可单元的情况下生产眼部护肤类化妆品、未按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化妆品,以及私自新建、改建、扩建车间等六项违法行为,被广州市花都区市监局合计罚没103.65万元。

据青眼不完全梳理,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各地监管部门已相继开出了7张百万级罚单。可以说,频繁出现的百万级罚单不仅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也彰显了监管部门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涉及6项违规,罚没103.65万元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广东全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全力”)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化妆品生产等。另据广东全力1688官网介绍,该公司为专业化妆品OEM/ODM企业,专注于高端化妆品研发、设计、制造、品牌推广和经营。

关于此次处罚缘由,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广东全力涉及六项违法事实:

第一,在未取得项目许可单元的情况下生产眼部护肤类化妆品;第二,未按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化妆品;第三,未按规定申请变更,私自新建、改建、扩建车间;第四,生产经营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第五,生产经营不符合注册资料载明技术要求及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化妆品;第六,未建立并执行化妆品成品留样管理和留样记录制度。

截自行政处罚决定书

据此,广州市花都区市监局认定,广东全力违反了《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条,以及《广东省化妆品安全条例》等多项法规。最终,广州市花都区市监局决定没收广东全力涉案的8229盒化妆品,并没收违法所得1.32万元,同时处以罚款102.33万元,总计罚没103.65万元。

有行业资深人士就此表示,“涉事企业的违法行为涉及多项条款,如无证生产、未按GMP标准生产、产品不合规等,按照‘从重处罚’原则予以顶格处理,符合‘最严厉处罚’的监管导向。这也反映出,监管部门以行为危害性而非实际获利作为处罚基准,体现‘过罚相当’原则。”

某知名国货品牌首席产品顾问则表示:“这种明目张胆的违规行为,被罚款百万元是合理的,完全是自食其果。作为一家涉及医药业务的企业,他们应当清楚化妆品也在药监局监管之下,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属于知法犯法。”

4个月内连遭4次行政处罚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广东全力首次被罚。据青眼不完全梳理,从2024年10月18日至2025年2月21日约4个月期间,该公司已遭受四次行政处罚,累计罚没总额达128.96万元。

例如,去年10月,据广州市花都区市监局披露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广东全力在其生产、销售的涉案产品包装及瓶身上标注了“森田日本生命科学研究所株式会社”“森田日本”等标识,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此外,该公司在专利权终止后,仍继续生产标有相关专利标识的“厌氧筋骨丹抑菌液”,构成假冒专利行为。最终,广州市花都区市监局对广东全力处以罚没违法所得5362.4元,并罚款24.87万元,总计罚没25.41万元。

又如,广东全力因生产和销售未取得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的“千草舒美纤体塑身按摩膏”,以及在“水焕玑美白祛斑紧致面膜”上标注了“森田日本生命科学研究所株式会社”的图案和文字,于今年2月21日被广州市花都区市监局罚款1.5万元。

另有公开报道显示,自2024年至今,广东全力生产的雪佳漾美白防晒喷雾、润可盈防晒等产品,因检测出未经产品标签和注册资料标示的防晒剂等,多次被国家药监局,以及广东省和四川省药监局通报批评。去年7月30日,广东全力还因其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被广东省药监局列入化妆品生产企业的“黑名单”。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法规人士表示,“此次百万级罚款,可以说是监管部门经过综合考量作出的决定。通常来说,企业只有在屡次违规、表现劣迹斑斑的情况下,监管部门才不得不采取严厉行动。”

青眼注意到,尽管广东全力多次受到处罚,但其近年来也备案了不少化妆品。

据国家药监局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广东全力已备案了1183个产品。由于该平台仅显示最近的100条备案信息,青眼从中注意到,这些产品的备案时间集中在2024年7月-11月,涵盖精华乳、洗发水、沐浴露、眼霜等多个品类。其中,Face-saving羊胎素千肽提升重组眼霜、OVETTA生物千肽细胞胶囊霜等个别产品已处于注销状态。

在大力推进产品备案的同时,广东全力的员工人数也有着显著增长。根据该公司年报,2023年,其员工人数增至76人,而在2020至2022年,员工人数分别为13人、29人和49人。

此外,青眼注意到,早在2021年,广东全力就在抖音平台开设了雪佳漾XUEJIAYANG广东全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专卖店,该店拥有186名粉丝,但目前无商品在售,显示“商品上架中”。

截自抖音电商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上述店铺内无商品在售,但据飞瓜数据显示,抖音平台上仍有585件雪佳漾相关产品在售,其中,销量最好的是一款标示为“泰国生命研究院雪佳漾美白祛斑修护面膜”的产品。在近一个月内,该产品销量为5000件-7500件,销售额为10万-25万元。青眼调查发现,该产品的注册人及生产企业为广东全力。

截自抖音电商平台

百万罚单频现

事实上,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百万级罚单已并不鲜见。

据青眼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各地监管部门已相继开出了7张百万级罚单,涉及企业包括化妆品经销商、美容美发连锁企业、化妆品代工厂等,罚款金额在103.65万元-260万元之间。

广州某头部化妆品企业资深工程师表示,“如果企业轻视国家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问题,并未实施产品召回制度而让问题产品继续市场流通,就会导致反复遭遇抽检不合格,最终受到多项罚款的累积,形成百万罚单。”

“对于那些被处以‘百万罚款’的违法行为,企业主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但仍选择冒险,这说明他们在产品质量和利润之间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考量。”他补充道。

从上述百万级罚单的罚款缘由来看,主要包括生产不符合技术规范的产品、使用过期原料生产婴儿护肤品、虚假宣称产品具备疾病治疗和改变命运的功效,以及生产未经注册的化妆品等。

对此,化妆品违禁词网创始人李锦聪指出,自新规实施以来,约有一半被吊销生产许可的案例也与“婴童产品安全”相关,这表明监管对婴童产品的安全采取了零容忍态度,是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

针对因虚假宣传被罚,前述知名国货品牌首席产品顾问则表示:“由于行业存在营销驱动型生态,一些企业将90%以上的资源投入营销,而研发投入不到3%,这使得虚假宣传成为了一条‘捷径’。”

前述不愿具名的资深法规人士指出:“那些被罚到百万的企业通常已赚取了不菲利润,罚款仅是其利润的一部分,因此直接影响可能有限。当然,除了罚款,企业还面临长期的负面后果,包括企业声誉的严重受损。”

此次广东全力被处以百万元罚款,也再次为行业敲响了警钟。在监管严厉的背景下,企业如果仍将合规视为“成本负担”,势必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同样,唯有将合规内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